导读: 众所周知,中国机床一直处于大而不强,市场上高端失守、低端混战,技术上精度不高可靠性不强,国产机床在技术上的弊病沉疴已久
中国机床企业面临的难题
在全球市场中,机床市场长期被日、德、美三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中国机床企业在市场上呈现高端失守、中端争夺、低端混战的局面。
在机床高端市场中,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轿车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核能、微型机械等高精尖加工领域。技术门槛高,对设备的可靠性、超精密性加工等性能要求甚高,我国由于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在高端机床市场方面,国内的高档数控机床市场长期被欧日企业垄断,高端技术严重依赖进口,进口依赖度高达90%以上。比如德国格劳博(GROB)一家就占领了中国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70%以上份额。济南二机床厂是吊唯一的例外,由于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已占领国内轿车整车冲压线市场的80%,曾以其产品的优越性能击败德国舒勒,赢得北美主流汽车企业的批量订单,进入世界成套自动化锻压设备制造商的第一方阵。但是这只是一个个例,无法改变中国机床行业的整体格局,我国高端数控系统仍然受制于人,外商对高端产品不仅垄断,而且限制对华出口。
机床市场的中端市场是中外机床企业竞相角逐的竞技场,在这一市场领域,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机床企业。
而在低端市场,由于技术门槛低,导致国内很多企业争相进入,随之而来的就是同质化问题严重,大量产品过剩。
中国机床路在何方?
2001年到2012年期间,在中国入世的十二年中,正是中国机床行业突飞猛进的岁月,而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一举跃升到全球第一机床生产国,一直保持到现在,在全球经济衰退期,2019年中国机床产量仍然有194亿美元,在全球份额中达到23%。
然而,尽管中国机床市场规模庞大,但是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甚至不到10%,面对如此一种事实,中国机床企业唯有脚踏实地地专注于高端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切勿急功近利,方可在全球排名中看到一线曝光。
机床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有其独特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工作母机,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志。但是其对GDP的贡献值很少,机床行业是需要倾注耐心和时间的行业,只有潜心沉淀方可迎来一鸣惊人的时刻,而这个时间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周期。
机床行业面向的是专业市场,越是高端市场,客户的专业程度超高,市场细分也就越明显,客户需求也更加具有独特性,大型加工企业往往要求机床厂商配合其工艺流程设计加工单元或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这对机床企业的要求也就更高,机床企业在细分领域的耕耘可能会让企业在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
中国的机床企业未来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中国制造业近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并没有给国产机床留下多少试错的机会,在未来,如果政府能够给予中国机床企业更多的参与机会,针对具有巨大用户基础的数控机床的主要下游产业,让中国机床与这些用户基础良好的产业有更多互动和关联,对中国机床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