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OFweek全程直播——第 22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返回专题

中国机床路在何方?

2020-09-10 15:27 来源: https://gongkong.ofweek.com/

订阅

导读: 众所周知,中国机床一直处于大而不强,市场上高端失守、低端混战,技术上精度不高可靠性不强,国产机床在技术上的弊病沉疴已久

近年来,随着中美科技战的不断升级,芯片断供像是推翻了黑色的多米诺骨牌,从芯片到软件,从材料到半导体设备,一张张底牌被翻出向上。而国人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担忧指数急剧上升,机床作为制造业的工业母机,是加工制造所有工业设备的基本设备,在中美科技战升级态势下,不得不让人对其感到担忧。

众所周知,中国机床一直处于大而不强,市场上高端失守、低端混战,技术上精度不高可靠性不强,国产机床在技术上的弊病沉疴已久。在如今全球化风向大变的时代环境中,不得不让人深思:中国机床路在何方?

随着工业4.0战略及智能制造理念的不断深化,机床正向个性化定制及全面解决方案发展。而加工各种精密复杂零部件的高档数控机床,已经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机床行业高端市场一直被日、德、美三国。

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后,中国机床行业也定下了迈步“高精尖”的目标。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机床企业还需要解决人才难题、创新难题、转型升级难题、生态难题以及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机床要实现弯道超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机床行业的技术差距和短板已经成为中国摘掉大而不强的关键要素,中国制造业要实现大而强目标,就必须实现工业母机的强大和崛起。

要探究中国机床未来的出路,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机床的历史,了解全球机床在如何变化,以期从国外顶尖机床厂商成功的经验中摸索出一条具有可行性的道路。

中国机床的浮沉录

中国机床的历史,跟中国的工业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国的机床制造业奠基于新中国初期,一五期间的156工程项目和向西部地区挺进的大三线建设,基本确立了中国工业体系的框架。“一五”期间,在国家工业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18家国有机床厂,号称“十八罗汉”,可谓是机床业的一批机床骨干企业,曾经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体系,由于先前基础薄弱,起步晚,直到20世纪末,机床工业的产值数控化率仅为20%左右。

2001-2011年可谓是中国机床行业的高速增长期,这十年受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拉动,机床行业在这十年间产值增长了十倍,利润增长22倍,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8%和33.2%。在加入WTO后,全球化市场的开放和需求激增,为中国机床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中国机床业狂奔了十年。2003年中国成为机床第一消费大国,机床消费量占全球的1/3,2009年中国成为第一制造大国,机床的产出量占全球的1/4。

2008年,在世界机床企业产值排名中,前三名分别是德国通快(25.3亿美元)、日本崎马扎克(21.6亿美元)、德国吉德曼(21.4亿美元)。在TOP10中,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大隈、日本天田、美国MAG、日本森精机、中国沈阳机床、日本捷太格特、中国大连机床。在TOP中,中国企业有两家上榜,德国企业两家,日本企业五家,美国企业一家。

十年后,在赛迪顾问公布的2019年全球机床企业排名TOP10中,已经没有中国机床企业的身影。

2019年全球TOP 10数控机床企业排名(来源:赛迪顾问)

在赛迪顾问公布的2019全球TOP数控机床企业排名中,无一中国企业上榜。前十被日本、德国、美国三国包圆。其中日本和德国分别占四家,美国两家。

日本山崎马扎克以52.8亿美元排名第一,德国通快公司以42.4亿美元排名第二,德日合资公司德玛吉森精机以28.2亿美元排名第三,其后分别是美国MAG、天田、大隈、牧野、格劳博、哈斯和埃玛克。

而2008年国际十强的两家中国机床企业——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已经出局。沈阳机床年营收如今不足8亿美元,陷入巨额亏损;另一家十强企业大连机床则在2017年底破产,债权总额高达224.22亿人民币。

在计划经济体系下建立的中国机床产业,在全球化的激烈和深层次的市场中,最终陷入了整体衰败的境地,当年中国机床行业的18罗汉,最后仅幸存一家济南第二机床厂,其他要么被并入大工业集团,要么被民企并购或者倒闭。

中国机床行业的四大支柱企业——沈阳机床、大连机床、秦川机床、昆明机床,沈阳机床陷入巨亏、大连机床破产、昆明机床退市,只有秦川机床还支撑着,但离全球机床TOP 10的距离相关甚远。

1  2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